天文工具 / 适用于FAST的HI校准成图pipeline: HiFAST(2):跟踪模式_百 ...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00:51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2 14:53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讨论了如何使用HiFAST处理FAST的HI数据成图,主要涉及的是OTF和Drift等观测模式。然而,当观测时间有限,或者目标明确,或者需要达到超深灵敏度时,跟踪模式则显得尤为重要。

跟踪模式允许我们锁定特定的目标位置,进行连续观测,从而获得该位置的射电谱线。与扫描模式不同,跟踪模式无需进行大规模区域的扫描,这使得它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成为一种更高效的选择。然而,为了确保足够的空间采样,以达到Nyquist采样,我们应当在空间上设置足够的采样点。

跟踪模式下,我们通过特定的流程获得目标位置的谱线。对于Tracking和SnapShot模式,它们都假设目标始终处于观测焦点,因此在去基线时可以使用与面源成图相同的方法。完成最终的hdf5文件处理后,Tracking模式通常会生成一条谱线,而SnapShot模式则会生成四条不同位置的谱线,但需要注意排除中间换源的时间,或者通过检查ra和dec值来验证。

在OnOff模式中,我们使用hifast.pos_swi或hifast.pos_swi2进行源与背景点的比较,以实现目标与背景噪声的分离。在hifast.pos_swi模式中,我们通过位置切换实现空间上的对比,这一步包含了噪音管定标的功能,与hifast.sep有相似的参数设置。而在hifast.pos_swi2中,我们利用FFT技术去除驻波,通过源上和源外的比较进行数据处理。

为了进一步处理数据,我们提供了交互式工具用于去驻波和基线。用户可以通过JupyterLab运行M1-S2.ipynb笔记本,调节参数并进行人工干预,以确保数据质量。此外,我们还介绍了如何在hifast.pos_sw2模式中使用更灵活的处理策略,以适应不同情况下的数据需求。

在处理过程中,我们关注于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满足科学研究的需求。我们提供了详细的计算公式和示例,帮助用户理解和应用这些模式。在下一节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点源成图的方法,尽管去基线的策略与前文有所不同,但整体流程保持一致。

我们鼓励广大用户尝试使用HiFAST,如果你在使用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欢迎随时与我们交流和讨论。期待你的参与,并期待我们未来的内容。感谢您的关注,我们将在后续文章中提供更多细节和链接。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