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01:1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4 16:08
蔡继琨,自幼天资聪颖,能诗善文及书艺,加上母亲的严格管教,被誉为“天才”。他先后就读于泉州佩实小学(现政通小学)、集美小学、厦门双十中学。在双十中学,蔡继琨担任了学校铜管乐队的队长。中学毕业后,蔡继琨先后在厦门集美水产航海学校和商科学院就读,后又转考进入集美高级师范专科学校音乐专业,期间,他编导并演出了话剧《一片爱国心》,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
1932年,蔡继琨以全省会考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从集美高级师范专科学校毕业;毕业后曾留校任管乐队教练。这一年,他又考取了福建省官派公费留学德国的资格。1933年,蔡继琨改赴日本帝国音乐学院,跟随日本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大本正夫、铃木镇一和奥地利籍指挥家约瑟夫?罗秦史督克(Joseph Rosen-stkck)教授学习理论作曲与指挥,广泛接触了、兹差尔特、李斯特、肖邦、德彪西等音乐大师的音乐作品,并亲自演奏,在优美的旋律中感悟乐曲的无限张力与魅力。
1936年,国际作曲家协会在日本举办“现代交响乐曲作品”比赛。得知这一消息后,蔡继琨的创作之火在心底燃烧。他已不满足于单纯地演奏别人的作品,他决意要向作曲家的方向迈进。蔡继琨从小就对浔江点点渔火、片片渔舟、纯朴的民风与如丝如缕的南音有着深刻的印象。因此,他用西洋音乐的技巧、中国民歌的音调,写出了中西合璧、独具一格的管弦乐处女作――《浔江渔火》。这部作品既不同于经典的西洋音乐,又不同于中国传统音乐,充分展现了蔡继琨的音乐才华。《浔江渔火》在比赛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国际作曲家协会交响乐曲公募首奖”。这是中国人第一次获得国际交响乐作曲首奖,在日本引起了轰动;消息传回国内,音乐界人士备受鼓舞。
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首部作品就获得了国际大奖,这不仅是奇迹,也是现代中国音乐史上绝无仅有的一幕。蔡继琨的名字出现在海内外各地的报刊杂志上,好评如潮,名声大噪,引起了国际乐坛极大地瞩目。这是中国人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的无上荣光。
蔡继琨教授(1908-2004)祖籍彰化,出生于福建泉州市,毕业于厦门集美学校高级师范,后赴日本东京帝国音乐学院留学,1936年以管弦乐作品《浔江渔火》获得国际交响乐曲公募首奖,是我国第一位获得国际大奖的交响乐作曲家。蔡继琨被誉为“交响乐之父”,在中国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和教育家。1994年82岁高龄时,在福州创办华侨大学福建音乐学院。蔡继琨是世界上最年老的指挥家之一,2000年,他以九十一岁高龄上台指挥交响乐团,在福州、厦门、泉州连演数场,震动乐坛。第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组委会授予蔡继琨“终身荣誉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