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乐焕学习经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1:15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8小时前

北京大学史学系在30年代初至“七七事变”前达到其辉煌时期,拥有包括孟森、陈垣、顾颉刚、钱穆、胡适、傅斯年在内的众多专任和兼任教授,阵容极为强大。


这一时期的学生同样人才辈出,涌现了如王树民、全汉升、何兹全等一大批杰出的历史学家。其中,傅乐焕作为这批学生的一员,在学术道路上受到两位重要导师的影响。


在胡适担任北大文学院院长期间,为史学系讲授了中国哲学史、中国中古思想史等课程。傅乐焕在胡适开设的“传记文学习作”课程中受益匪浅。而傅斯年开设的课程则涉及史学方法、中国古代文籍文辞、中国古代文学史等,其中“史学方法导论”给傅乐焕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胡适在学术方向上的引导与傅斯年对学术风格和治学方法的影响,共同塑造了傅乐焕的学术道路。在北大毕业后,傅乐焕进入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始终在傅斯年的指导下进行历史研究。


面对辽、金、元特别是辽史研究中资料匮乏的挑战,傅乐焕费尽心力,通过全面考察地名,发表《辽代四史捺钵考》,以辽帝春山、秋水等行迹为主线,对辽朝四时捺钵地点进行了详细考证。这项研究成果不仅为了解辽朝疆域和地理提供了重要价值,还揭示了辽朝制度的特色及其对金、元、清三代的影响,获得研究院“杨铨奖金”。


1947年,傅乐焕在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深造,继续研究契丹、蒙古及中亚民族史,并完成了《捺钵与斡鲁朵》一书,获得博士学位。1950年,傅乐焕调至民族学院工作,担任历史系副主任、院工会副等职,同时兼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员和学术委员。然而,在“”期间,傅乐焕在北京陶然亭被而死。


扩展资料

傅乐焕,山东省聊城县北门里人,辽金元史学家,与冯家升、陈述并称为“辽史三大家”。其八世祖是清代第一状元傅以渐,其曾祖父傅普,祖父傅眆安,父亲傅斯骥。青少年时期曾在济南读书,后因父丧而一度辍学。1930年冬,得堂叔傅斯年之助,到北平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充任员。1932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文化大”初期,备受摧残,1966年5月23日投陶然亭湖水自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沉冤得以平反昭雪。1982年,中华书局将他生前编著的论文集《辽史丛考》刊印出版,以示纪念。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