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源历史沿革

发布网友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先秦时期,辽源市地域曾有秽貊、息慎族在此劳作生息。汉晋时期,该地归属玄菟郡,后夫余国占据。346年,渤海国在此建立夫余府,成为夫余西徙近燕的后期王城。晋朝时为高句丽地,后魏为勿吉地。隋唐时期,隋朝高句丽仍占据此地,中原王朝在此设立郡县。唐朝初年,辽源属河北道安东都护府的南苏州,唐朝渤海国时期,东丰县属长岭府,东辽县属夫余府。宋辽时期,辽于此地建立黄龙府,后废。辽灭渤海国后,辽源地区属东京道长岭府,设在梅河口市山城镇。金代属咸平路。元朝属辽阳行省开元路咸平府斡磐千户所,后成为辽东宣慰司辖境。明代时期,明朝先设定辽都卫,后改为辽东都指挥使司,隶属于五军都督府。后设奴尔干都司,东辽、东丰两县属三万卫管辖。1437年,设立辽东边墙,辽源位于边墙之外。清代以前,辽源境内主要是满族,东部属于海西女真哈达部,西部是叶赫部。努尔哈赤灭叶赫部后,辽源市全境划为大围场的一部分。1661~1722年,辽源地域正式划为盛京围场,专为皇室狩猎用地。1878年,盛京将军奏请开禁西流水围场和东流水围场。16年,围场弛禁招垦。1900年,盛京围场总管主持勘放西流水四十五围地。1901年,清设东路保甲分局,为辽源境内建制之始。1902年,在今辽源境内正式设制,西部、东部各建置一县。这两个县以水的东西流向为别,分别命名为东平和西安。东平县初设治时,租赁民房办公,不久,选择大肚川(即东丰镇)建东平县衙门。西安县城原拟建在老虎嘴子,后改在大疙疸西侧设置。东丰县在建国后成为龙山公园。1903年,改勘城基于大疙疸山。1904年,修筑西安城垣,由商民捐资修筑4座城门,挖护城河1390米。1907年,奉天省改为辽宁省,西安县隶属辽宁省。时期,1912年,辽宁省改为奉天省,西安县、东平县归奉天省辽沈道管辖。同年,东平县更名为东丰县。1914年,属奉天沈阳道。1913年,辽源州改为辽源县。1920年,划归奉天省直辖。1926年,西安县、东丰县由三等县升为二等县。1929年,归辽宁省直辖。沦陷时期,1932年属奉天省,1941年属四平省。1940年,将双山县、辽源县合并,各取县名字首,史称双辽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5年“八一五”光复后,分别在双山和郑家屯成立双山县委和辽源县委。同年12月,郑家屯第一次设市称辽源市。1946年2月,属辽北省第二专署。1947年5月24日,郑家屯第二次,在重建民主政权时,双山、辽源两县又合并为双辽县。1948年7月,划归辽北省第三专署。1948年10月1日,划西安县城区及矿区,成立西安市,属辽北省。1949年5月,隶属辽东省。同年7月,西安市改为省直辖市。西安县机关仍设在西安市区内。1952年4月3日,更名为辽源市。1954年,辽源市和西安县、东丰县划归吉林省通化专区管辖。1956年8月1日,取东辽河名,将西安县更名为东辽县,同年改由吉林省怀德专区管辖。1958年,东辽县、东丰县划入四平专区,辽源市也划归四平专区代管。1959年3月23日,撤销东辽县,将原东辽县的行政区域并入辽源市。1962年5月28日,恢复东辽县建制。1969年5月14日,撤销东辽县,其行政区域仍划归辽源市管辖。1976年1月22日,恢复东辽县建制。1980年1月29日,撤销东辽县,将原东辽县行政区域划入辽源市。1983年10月3日,辽源市升为地级市,城区设龙山、西安两区,同时恢复东辽县建制,东辽县、东丰县划归辽源市管辖。1987年1月7日,东辽县驻地由辽源市迁至白泉镇。


扩展资料

富庶美丽的辽源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地白山余脉和松嫩平原过渡地带,被誉为东辽河畔的一颗明珠。辽源的历史源远流长,清代这里被辟为皇家“盛京围场”,康熙皇帝曾钦敕“皇家鹿苑”,1902年弛禁后设立县制,1983年升格为地级市。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