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2000年,面对主板市场退市公司和两个停止交易的法人股市场,中国证券业协会着手设立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即最初的“三板”,旨在解决股份转让问题。然而,由于其股票品种稀少且质量不高,转战主板上市困难,投资者兴趣寥寥,长期处于冷落状态。
为了提升中国资本市场的活跃度并支持高科技企业的发展,相关方面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建立了新的股份转让系统,即“新三板”。相较于“老三板”,“新三板”的挂牌条件更为严格,交易规则也有所变化,如仅限机构投资者参与。虽然“新三板”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但整体而言,其现状仍不尽如人意,很多投资者甚至对其存在茫然无知。
回顾历史,1992年至1993年间,STAQ和NET系统曾主导法人股交易,但产权交易市场在南巡谈话和“十四大”后迅速发展,却也带来了金融隐患。1997年,金融会议决定关闭非法股票交易市场,STAQ和NET系统随后关闭。
2000年,产权交易市场开始复苏,各地规范产权交易所,技术产权交易市场蓬勃发展。中国证券业协会于2001年设立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即“老三板”,主要为不具备上市条件的公司和退市公司提供服务。然而,由于“老三板”的局限性,2006年,新的中关村科技园区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应运而生,以提供更广泛的企业股份流动机会。
2009年7月,随着《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报价转让试点办法》的实施,现代的“新三板”市场格局逐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