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02:42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4 16:58
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心情。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无限喜悦兴奋的感情。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4 17:03
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杜甫早就盼望能早日平定安史之乱。当这一天终于盼来时,他竟激动得喜极而泣。前四句由“忽传”到“初闻”,再到“却看”“漫卷”,几个连续动作把作者惊喜的心情描绘得生龙活现。后四句通过想象,尽力描写“喜欲狂”时的激动心情:他不但要高歌痛饮,而且恨不得乘着大好春光马上回到家乡,这从他一口气列出的四个地名,就能看出他的心早已沿着这一路线飞走了! 青春:指春天的景物。作者想象春季还乡,路途有宜人景色相伴。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4 17:05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诗人杜甫在唐代宗德广元年(公元763年)春天写的一首诗,当时杜甫流寓梓州 (今四川省三台县) ,当他听到大河南北失地相继收复的消息后,写下的一首七言律诗。原诗如下: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据《新唐书》记载,唐肃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十月“官军破贼于洛阳,进取东都,河南平,史朝义走河北”,“次年春正月史朝义走至广阳自隘。其将李怀仙斩其首以献,河北平。”
杜甫诗中的表达和史料记载是相吻合的,可以说,杜甫的这首诗也是一首史诗。
结合诗作时代背景和史料可知:安史大乱,就像白居易在《长恨歌》诗中说的那样“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爆发于唐玄宗天宝末年的安史之乱,经过唐王朝军队七、八年的努力,才初步平定。
身居异乡,饱经流离寓居之苦的诗人杜甫,听到了这个消息后喜极而泣、狂喜放歌,提笔写出了这首传诵千年的篇章。从这首诗中我们也感受到安史之乱平定时,诗人的喜悦心情和强烈渴盼。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4 16:57
大家可以告诉我,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尾联是什么吗?大家告诉我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4 17:01
体现作者想报国但有因为自己老骥伏枥,没有办法等到哪一天的无奈
表达作者爱国想为祖国付出自己的全部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