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商人的地位十分低下,但为什么没有一个商人反抗呢?资本主 ...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02:52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8 14:22

传统上,对于金钱的表面排斥,内心崇拜,才是这个现象的根本原因。满嘴仁义道德,视金钱如粪土,内心却是另一个规则。这个是中国社会一直到今天都在遵行的明规则。中国社会其实一直都是双轨制的社会,另一个规则当然是潜规则----对于金钱的狂热崇拜,这种崇拜被认为是不道德、下流之至的行为可也却是人人都趋之若鹜的行为。由于对商品经济缺乏正确认识,只热衷于农业生产,并将农业视为国之本,这个是封建时期不能动摇的观点。商人,在那个时代,铁定的是“奸人”,经商的人自己都认为是下三滥,下九流,觉得自己对不起社会,社会不消灭他们,已经是莫大仁慈了,自己已经很满意,哪能还有反抗的念头?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8 14:22

商人有钱啊,生活过的好反什么。反的都是吃不上饭的老百姓,都要饿死了,还不反吗?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8 14:18

中国古代社会其实是一个开放性很强的社会,她不像欧洲那样身份世袭,职业世袭,象管仲所说的“士之子恒为士”的局面在科举制兴起以后,就迅速瓦解了。
在唐以后,特别是宋以后,士农工商的子弟都同样有机会通过科举取得士的身份,代际成本接近于0。在明清时期,强大的徽商团体通过科举成功地进入了江浙主流文化圈子,明朝的程敏政、清朝的潘世恩,无不如此。甚至近年来连续两代领导核心都是当年的徽商后裔,便可以想见当年徽商的渗透之广了。
不独徽商如此,在史料中,经常可以看到商贾子弟通过自己的努力,一代之间便跻身士林,甚且高牙大纛,权势煊赫者亦比比皆是。明朝时军民匠灶四类人户,均可见于进士题名录。清朝时开豁棚民、乐户、蜑民,科举制带来的机会平等就更加广泛了。
所以,尽管存在士农工商这四民之说,但是实际上这四民的界限远没有先秦时那样严格,因此说商人的地位十分低下并不客观。
而从另一个角度讲,崇本抑末的并非不存在,但并不能说这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既定原则。儒家思想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应该说远比法家影响深远得多。但孔子有既庶则富的教导,子贡有结驷连骑之富,儒家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并不排斥商人,自然对于商人的抑制不可能做到一以贯之的。所以当江宁战乱之后,曾国藩首先想到的就是秦淮之游,先复兴商业,这恐怕不是用一句“在我国古代,商人的地位十分低下”就能够解释的。
所以您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伪命题。
至于您所说的商人被的人看不起的问题,实际上恐怕也是您的主观臆测,清人有诗云“淡红衣裳淡红裙,淡扫蛾眉淡点唇。可怜一身都是淡,缘何嫁与卖盐人”。从这里不难看出,在当时的女子看来,嫁与商人,虽然不一定是最理想的选择,但恐怕是最现实的选择吧。这也不难看出,当时商人的实际地位如何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8 14:22

我国古代一直实行重农抑商,严格控制商业的发展,因此商人数量很少,在人口中的比例很小,势力无法壮大,怎么能反抗呢。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