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场乡历史沿革

发布网友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鸡场乡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元朝,当时该地被命名为鲊瓦,设有务卜的市北洞长官司。明朝时,它隶属于都则溪。到了清代,鸡场乡成为乡驻地,并以鲊瓦鸡场知名。时期,鸡场乡扮演着重要角色,被称为'凤西',是县西部的门户之一。在那段时期,鸡场乡的交通和水利设施相对落后,乡驻地尤其缺乏水源。


然而,随着的到来,采取了重大举措,极大地改善了鸡场乡的基础设施。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修建了从织金经三塘,穿越鸡场直达六枝的公路,同时也建立了连接鸡场与务卜以及通往纳雍县城的通道。这些变化极大地便利了当地的交通网络。


鸡场乡的行政区划也在这一时期发生了调整,由原鸡场乡、务卜苗族彝族布依族乡、白泥塘乡和岩洞口苗族乡的部分区域合并而成,形成了如今的行政格局。这样的变迁见证了鸡场乡从历史深处到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与变迁。
扩展资料

鸡场乡,贵州省大方县辖乡,地处云贵高原乌蒙山系,黔西北腹地。属西电东送工程、西部大开发拉开序幕标志性工程洪家渡电站淹没库区。东与黔西县的林泉镇锦星乡隔河相望,南和织金县的茶店乡、金龙乡毗邻,西南与理化乡接壤,北靠黄泥塘镇。总面积107.11平方公里,海拔在995米至1598米之间,辖1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02个村民组。居住有彝、苗、水等少数民族。境内风光旖旎,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人民勤劳,资源丰富。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