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02:2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小时前
在人体的神经网络中,阿片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依赖于五种独特的阿片受体:μ受体(包括μ1和μ2两种亚型)、δ受体、κ受体、σ受体和ε受体[1]。它们分布在至关重要的区域,如痛觉传导通路,以及与情绪和行为密切相关的脑部结构,如导水管周围灰质、内侧丘脑、杏仁核和脊髓胶质区[2]。
这些复杂而精密的受体犹如一个个开关,被不同的分子激活后,引发出各种生理效应。例如,分布于脑干的μ受体,一旦被吗啡激活,不仅能够产生强大的镇痛效果,还能引起呼吸抑制[3]。相比之下,κ受体主要位于大脑皮质,专司镇痛而不影响呼吸功能[4]。
内源性肽类物质,如内啡肽(包括α、β、γ和δ四种类型,其中β内啡肽在垂体中的含量丰富[5])、脑啡肽等,作为阿片受体的天然伙伴,广泛散布在脑、垂体、胎盘、胃肠道和血液中,它们在性格、情绪以及行为反应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6]。
脑啡肽作为特殊的五肽化合物,由亮氨酸等氨基酸构成,是内源性阿片样物质中的瑰宝[7]。深入了解这些受体和它们的配对物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药物作用机制以及个体对疼痛的感知和应对方式[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