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8:1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6 05:49
手术切除是肝血管瘤的传统治疗手段,具有创伤大、潜在并发症多、应用受限等缺点。近10多年来,北京朝阳医院西区肝胆外科团队致力于将射频消融应用于肝血管瘤的临床治疗,取得了满意的阶段性成果,提出了射频消融可作为肝血管瘤的首选治疗方式等重要观点,并总结出了系列的安全策略。相关成果先后发表于美国《外科》和《临床胃肠病学》杂志,表明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
一、肝血管瘤如果体积大于5厘米,且生长倾向明显,需要积极治疗
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大多数肝血管瘤直径小于5厘米,且生长缓慢,无需特殊治疗,定期观察即可。如果血管瘤直径大于5厘米,并且瘤体生长趋势明显,或瘤体增大到了产生腹部胀痛、胃胀等临床症状时,则需要积极治疗。
二、传统的手术切除创伤大、潜在并发症多,临床应用受限
过去,手术切除几乎是肝血管瘤的唯一治疗手段,但该治疗方法创伤大、并发症多。文献报道,手术治疗肝血管瘤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7,病死率为3。对于良性疾病而言,手术治疗有如此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让临床医生和患者均难以轻松地接受。近十年来,外科、介入科等专业的医生在尝试着应用放射治疗和肝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肝血管瘤。但这两种局部治疗方案可能产生肝内胆管损伤、异位栓塞、放射性肝炎和静脉闭塞性疾病等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有悖于微创治疗理念,难以被广泛接受。
三、射频消融微创、安全、有效,可作为肝血管瘤的首选治疗方案
射频消融是肝脏恶性肿瘤常用的微创治疗方式,是早期肝癌的治愈性手段之一,主要原理是通过射频电流产生足够的热量,使肿瘤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近十年来,射频消融被尝试性地应用于肝血管瘤的治疗,初步显示了微创、安全、有效等优势。
文献报道中应用射频消融治疗的病例多为5~10厘米的大肝血管瘤,治疗10厘米以上巨大血管瘤的报道较少。2011年,发表在《肝脏病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纳入20个大血管瘤和5个巨大肝血管瘤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5个巨大肝血管瘤中,有2个治疗失败。因此,文章作者认为射频消融不适合用于治疗巨大肝血管瘤。我们对2010年以前治疗的病例进行总结,结果表明,射频消融可安全、有效地治疗大肝血管瘤,但治疗巨大肝血管瘤,虽然治疗效果满意,但并发症发生率偏高,当然,这些并发症多是因为最初开展该项工作时的经验不足所致。该研究结果被刊登在著名的美国《外科》杂志上。
我国肝血管瘤患者缺乏定期体检,常常是发展到瘤体巨大、产生临床症状时才得以诊断,这与发达国家有明显不同。巨大肝血管瘤患者,又常因瘤体巨大,手术风险大,医患通常是将治疗一推再推,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在这一角度看,巨大肝血管瘤是更需要开展微创治疗的一类疾病。我们的团队在既往工作基础上,针对射频消融治疗巨大肝血管瘤并发症过多的问题进行了攻关研究;通过改变治疗理念、完善治疗策略、提升消融设备,显著降低了消融相关并发症。
第一,我们在治疗巨大肝血管瘤时,针对良性疾病的特点,不再强求一次性达到完全消融,必要时可选择重复射频消融策略。
第二,提出了系列消融策略:包括消融电极经过正常肝组织进入肝血管瘤,适当延长第一个消融点的消融时间,采用“先边缘、后中心”的多点消融策略,腹腔镜路径下间断阻断第一肝门血流等。第三,比较各种消融电极,我们认为,冷循环、直针设计的消融电极因其功能释放集中、针周组织无焦化等特点,比较适用于肝血管瘤的消融治疗。上述工作获得了国际同行的认可,被刊登在美国《临床胃肠病学杂志》上。
总之,肝血管瘤的治疗原则正在从传统的手术治疗向以射频消融为代表的微创治疗方式转变,射频消融可以作为肝血管瘤治疗的首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