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1天前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1小时前
音乐剧改编电影是常有的事,像《剧院魅影》和《悲惨世界》等都大受欢迎。电影在场景调度、转场衔接和文戏处理上显然比舞台剧更胜一筹,演员的表演压力也较小,这使得选角变得更为简单。然而,《西部故事》斯皮尔伯格版在其他方面表现平平,仅有场面调度值得称赞。
剧情中,男主角杀死女主角哥哥后,女主角及其哥哥的女朋友迅速转变态度,这一转变过于突兀,让人难以接受。到了电影结尾,男主角被杀,但两个帮派众人抬棺,女主角哥哥却找不到人说理,这显示出了种族待遇的差异。至少,女主角哥哥作为少数族裔的社区领袖,其待遇与白人存在明显差距。
角色选择上,1961年版本中波多黎各帮的演员使用了白人涂黑皮肤扮演,而斯皮尔伯格版则选择了拉丁裔演员,表现出了一定的纠偏意味。然而,女主角的表演显得生硬,而男主角的选择似乎也难以令人信服,感觉与国内流量小鲜肉相当,难以撑起角色。群演的表现也令人失望,匪帮斗殴的场景与《美国黑帮》中的呈现形成鲜明对比,显得不够真实。
近年来,好莱坞因平权问题而受到批评,《黑豹》入奥斯卡就是明显信号。尽管平权是重要议题,但通过打破常规规则实现数字上的平权不可取。美国社会中,平权最终目的应是建立实现阶级跃迁的通道,而非强行打破规则。实际上,美国存在许多通过自身努力实现阶级跃迁的黑人,如奥巴马,证明了通道的存在。
美国一直吸收移民,但不同移民群体的行为模式和美国社会的融合程度存在差异。欧洲、俄罗斯和东亚移民通常愿意在秩序内通过努力提升自身阶级,而黑人和拉美人的问题更为复杂。美国白人对黑人的原罪观念和拉美国家政治干涉导致的移民潮,使得这些人获得了某种道义优势。对付这些群体,经济撒币和道德忽悠成为了手段。
在西方社会,做题家被视为弱者。物理学博士可能只是快餐厅女服务员的舔狗,这是现实。尽管我们也明白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但在更习惯靠自己努力的社会如中国,这样的现象显得不合理。在西方,平权运动导致了社会的和矛盾,好莱坞与民主党划清界限,加剧了这种分歧。从一战、二战到冷战,美国一直在吸收移民,但不同移民群体的行为模式和美国社会的融合程度存在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