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5-01-02 22:0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5分钟前
蒙语音译词,亦译作“孛兰奚”、“阑遗”、“拦遗”。在元代,当奴隶逃亡时,官府会将其拘收,称为“不兰奚”。若主人认领,这些奴隶将被交还给原主。这一制度体现了元代对奴隶的管理和控制。
在《元代白话碑集录·一二四四年林县宝严寺圣旨碑》中有记载:“中间或有不兰奚及奸细人等,本处官司自合审问来历,无得因而将僧众摭赖。”这段话表明,即使在寺院中,如果发现有逃亡的奴隶或奸细,也需要进行调查,而不能无端地诬陷僧侣。
而在《元代白话碑集录·一二四七年鄠县草堂寺阔端太子令旨碑》中提到:“有草堂寺金长老告:不兰奚一百人、匠人一十五人阙少穿著粮食。你每觑当休教阙少者。”这段记载显示,寺院中的金长老告发,有100名奴隶和15名工匠缺少衣物和粮食。这里的“不兰奚”指的是逃亡的奴隶。
综上所述,不兰奚在元代是指被官府拘收的逃亡奴隶。这一制度反映了元代对奴隶的严格管理和控制,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对奴隶逃亡现象的重视。
尽管如此,这一制度也引发了关于奴隶权利和待遇的讨论。在当时的法律体系下,奴隶被视为物品或财产,没有自由和平等的权利。逃亡的奴隶在被找回后,通常会被送回原主,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奴隶地位的看法。
在这样的背景下,逃亡奴隶的处境十分艰难。他们面临着被找回的高风险,一旦被抓捕,将失去自由,甚至遭受更严厉的惩罚。因此,逃亡奴隶往往面临着两难的选择:要么回到主人那里,继续遭受奴役;要么冒着被抓捕的风险,寻求自由。
尽管元代对奴隶逃亡的处理方式看似严苛,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也是一种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的手段。然而,这也暴露了奴隶制度的残酷性和不人道之处。在这样的制度下,奴隶的权利得不到保障,他们的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和苦难。
总结来说,不兰奚在元代是指被官府拘收的逃亡奴隶。这一制度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奴隶的管理和控制,同时也揭示了奴隶制度的残酷性和不人道之处。尽管这一制度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同时也引发了对奴隶权利和待遇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