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5-01-08 16:05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5-01-08 16:54
1840年鸦片战争:
三元里抗英:韦绍光,邓彰贤等。
1856-1860年二次鸦片战争:
1883年中法战争:刘永福黑骑军,老将冯子才镇南关大捷,刘铭传后任首席巡抚。
14甲午海战:丁汝昌,邓世昌
15年公车上书:康有为,梁启超
18年戊戌年维新变法:戊戌六君子。
19-1900年义和团运动:闫书勤和赵三多领导的扶清灭洋农动。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以慈禧为代表的封建旧势力联合列强了义和团
1905年: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成立
1911年黄花岗:黄花岗72烈士。最终失败了,为辛亥做了背景铺垫。
1912年辛亥。
热心网友 时间:2025-01-08 16:53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中国由长期的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化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的起点。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到太平天国农民失败为止的这段历史时期,在文化教育领域里,清继续推行以尊孔读经和八股文为主要内容的封建主义教育。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则利用不平等条约夺取到的种种特权,在中国设教堂,办学校,开医院,发行书刊,对中国进行文化教育侵略。
由于封建社会内部危机的加深和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在地主阶级内部开始了改革派和顽固派之间的斗争。改革派是由一部分比较开明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组成。如龚自珍、林则徐、魏源就是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代表人物。
改革派的教育主张 改革派主张抵抗外国侵略,反对妥协投降,批评清的,要求改革现状,主张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学习西洋的某些进步的技术,以达到强国御侮的目的。
改革派对当时学术界、教育界盛行的空谈心性,崇尚空疏的“宋学”和专事考据、脱离现实的“汉学”提出批评,提倡“经世致用”的新学风。他们主张研究古代学术典籍,应该联系当时的政治斗争。提出要本着重视实际和“经世致用”的精神研究外国的历史地理,研究本国政治、经济情况。改革派极力反对顽固派那种对外国闭塞无知而盲目自大的保守主义立场。讥笑他们是“徒知侈张中华,未睹寰瀛之大”。主张必须研究和学习外国的长处,以抵抗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改革派又对八股取士的制度进行了揭露。他们认为这种文体控制了科举考试 500年,已到了穷途末路的境地,它标志着封建主义的传统教育已经日趋腐朽和反动。
由于和阶级矛盾的加深和激化,1851年终于爆发了太平天国农民。太平天国对封建主义的文化教育给予了沉重的打击,并进行了教育改革的尝试但最后以失败而告终止。
洋务派的教育 清在经过长期的农民战争的打击后,统治力量大为削弱。为了继续维持封建统治,它需要更多地依靠外国势力。因此,它们对外国侵略者采取了“坚持一心,曲全邻好”的投降主义至此,中国的封建统治集团和外国的侵略势力结成了反同盟 并在中国封建统治集团内部开始形成了两派——顽固派和洋务派。
洋务派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推行了以拯救清朝封建统治为目的的“洋务运动”。他的代表人物有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洋务教育是洋务运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为洋务派的政治路线服务的。
戊戌维新变法的教育 18年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发动了一次变法图强的维新运动。领导这次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他们受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是当时中国“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为了传播他们的改良主义维新思想,培养维新变法干部,他们用向皇帝上书,组织学会,兴办学校,设立报馆,著书,翻译等办法介绍西方资本主义的情况和文化思想,企图以此向统治阶级上层和知识分子宣传维新富强的道理。但是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与封建顽固势力发生了尖锐的矛盾,通过报纸、奏折、书刊、学会和学堂的讲坛,维新派同顽固派、洋务派在政治、文化教育领域内展开的激烈论战,持续了几年。而在教育战线上主要是围绕着要不要变科举、废八股和提倡西学,举办学堂的问题上进行的。
顽固派坚持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维护中学,反对西学。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两派的基本态度是一致的维新派则反对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他们认为它是为维护腐朽的封建制度服务的。这种考试制度培养和选拔出来的知识分子,实际都是一些“谬妄胡涂”的废物,“消磨岁月于无用之地,隳坏志节于冥昧之中”(严复:《救亡决论》)这种封建主义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的贫乏到了惊人的程度;往往“乡里子弟,读书十年……,而不能作一书札”,“通人学士,或有问一里之长果几许?答者”,甚至“一代名臣,而不知范仲淹为何人,曾入翰林,而问司马迁为何科前辈”(徐勤:《中国除害议》)。维新派对封建主义的教育制度十分痛恨,迫切要求废八股,并把它列为维新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
维新派认为要想使中国富强,只有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设立新式学堂,建立资本主义的教育制度,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社会政治学说。他们明确地宣称:“救亡之道当何如?曰:痛除八股而大讲西学,则庶乎其有鸠耳。东海可以回流,吾言必不可易也”(严复:《救亡决论》)。他们把提倡西学作为救国的药方。
与此同时,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从康有为到谭嗣同,他们都设计了各种各样的发展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方案,把兴办新式学堂列为维新变法的重要内容。但是顽固派对此却是十分仇恨,他们攻击维新派兴办学校是散布“邪说”,“名为培才,实则丧才”,“且贻人心风俗无穷之忧”(宾凤阳等:《上王益吾院长书》)。这场在文化教育领域里的斗争,实质上是旧学与新学,中学与西学,科举与学校的斗争。这场论战,开始冲破了封建主义的思想壁垒,使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头脑初步清醒过来,重新认识世界。这场论战,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思想启蒙运动
“百日维新”是维新变法运动的高峰,在“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积极“除旧布新”,推行新政,通过当时的光绪皇帝颁布了大批维新变法的诏令。:①废除八股,改革科举制度。②在北京设立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将原设的官书局和译书局并入大学堂。大学堂在课程方面采取中西并重的方针,并把课程规定为普通学和专门学两类。。③筹办高、中、小各级学堂。④筹备设立铁路矿务农务、茶务、蚕桑、医学等专门学堂。⑤建立新的译书局,编译学堂,编译外国书籍。⑥改时务报为官办,鼓励自由创立报馆、学会。各省士民著作新书,创行新法,制成新器,合于实用的,均给奖赏,或量才授予实职。⑦派人出国游学。
资产阶级派的教育 在辛亥准备期间,在思想、教育领域里,资产阶级派与清推行的忠君尊孔读经的反动教育进行了斗争,也对保皇派的保皇尊孔思想进行了批判。资产阶级派指斥孔学为“奴隶之学”,“伪学”,并严正宣称:“伪学不除,乾坤将无宁日”(《中国古代限抑君权之法》)。他们又以尖锐的笔触揭露了清王朝利用孔学统治学术界、教育界的。呼吁知识分子赶快从清王朝所设置的“髫龄入学,皓首穷经”,“困之以八股,试帖、楷折,俾之穷年,不暇为经世之学”(邹容:《军》)的圈套中跳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