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19:3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07 20:26
无论是古希腊的哲学家,还是春秋战国的老子,他们的思想,在本质上,是相通的。
以前,读到苏格拉底的一句话,他说:“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
年轻的我,无法理解这句话的逻辑。苏格拉底是拥有大学问、大智慧的人,他为什么说自己一无所知呢?如果连他都一无所知,那么我们普通人不是更无知吗?
后来读《道德经》,从第七十一章,我找到了答案,恍然大悟。
老子说:“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1、上等的人,知道自己不足。
上等的人,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足;而不知道的人,才是有毛病的人。
圣人知道自己有不足,有毛病,所以圣人没有毛病。普通人不知道自己的不足,不知道自己有毛病,所以普通人有毛病。
看起来很绕,其实是真理。以我的亲身经历,在网上写作多年,和形形色色的人交流,发现的确如老子所言。
2、知道越多的人,越发现自己无知。
反过来,如果你从来没意识到自己无知,那么,就说明你知道的很少。
我大学毕业的时候,和大多数人一样,找一份好工作,跳槽,加薪,升职,赚钱,想在高房价的城市里是买一个小房子……
觉得生活就是如此,人生就是如此。大家都是这样,从来不觉得自己无知。
阴差阳错,走上写作的道路。潜心读书、写作七、八年,广泛阅读不同领域的书籍,读的书越多,越发现自己什么都不知道。这是我的真实感受。
年轻的时候,比较狂傲,虽然说的是事实,但从别人的角度看,是出言不逊。
有些问题,别人跟我争吵。
我跟他说:“你现在的认知,跟我不在同一条水平线上,等你读够1000本书,再来跟我争吵。”
现在回头看,当时的自己,极度缺乏智慧。
根本不值得争吵嘛。每个人的认知世界,都不一样,在《庄子.逍遥游》中,燕雀就嘲笑大鹏的志向,因为在麻雀的认知里,飞上大树,就是最高了,而大鹏却要飞向南海,这不是吃饱没事干吗?这是它们无法想象的,所以道不同者,不相为谋。
老子《道德经》说:“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道越多的人,就越不会去辩论了。他要对,就让他对,没什么值得争辩的,那些规律的东西,真理的东西,只能意会,难以言传。
3、知道自己不足的人,才是有大智慧的人。
古人说,人贵有自知之明。
没有人是完美的,圣人也不完美,只是圣人知道自己不足,知道自己有毛病,所以不病。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而普通人,一向自我感觉良好,很轻松就能挑出别人的毛病,却永远看不见自己的毛病,即使看见了也会逃避,护短,不让别人说自己不好,而不是想办法修正自己。我们身边,有太多这样的人。
知道自己不足的人,才是有大智慧。
知道自己不足,才会谦虚,主动去学习别人的优点,向优秀的人看齐。
知道自己不足,才会谋略,发挥自己的优势,守住自己的短板。而不是用自己的不足,跟别人的长处比较。这是自寻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