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堰风景线,福星桥,永宁桥

2024-11-20 来源:独旅网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大堰镇常照村,地处连山之下县溪畔,村民多姓汪和江,汪氏人家是李白《赠汪伦》中的汪伦后裔,再往上溯则是唐初越国公汪华后裔。

汪伦是安徽徽州黟县人,曾任泾县县令,移居泾县桃花潭畔,李白多次与汪伦相会饮酒赋诗,成就了流传千古的诗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末天下纷乱,汪伦后裔73人,避乱迁居浙江多地,其中汪文吉一家,迁至奉化连山下,始称山下村。

宁波市内,奥运冠军汪顺故里萧王庙街道云溪村、余姚市梁弄镇汪巷村,汪氏人家都同出徽州汪氏。

汪文吉后裔孙汪藻,中进士,历任浙江婺州观察推官、安徽宣州教授等职。

公元1133年,宋高宗赵构为汪藻故里诏赐“江南第一村”。

山下村,由此改为“常诏”村。

明代时,村内的“红彤社”声名远扬,诗云“日出常照彤云社,一支蜡烛照千秋”,“常诏村”改称为“常照”村。

村内的红豆杉公园,红豆杉、银杏、枫香、玉兰等古树,见证了岁月悠远,特别是两棵千年红豆杉堪称一绝,枝干虬劲,中空成洞,生命力异常顽强。

县溪上的福星桥,是常照村的地标,也是过往游客的打卡停留地。

浙东跨度最大的五孔石拱桥,亦称五洞桥,被誉为“浙东第一石拱长桥”、“甬上十佳名桥”。

县溪水量丰沛,溪面宽阔,福星桥建成之前,两岸出行不便,人们垒石为墩,铺板作桥,每逢洪水,则桥被冲毁,毁而又建,周而复始。

清光绪十七年,即公元1891年,普陀山净修和尚主持建桥,手工年代,工程浩大,历经七年福星桥终于建成,出行终于畅通无阻。

人们感恩建桥之功德,称净修和尚为“福星”,所建之桥为“福星桥”。

福星桥,常照村,福星常照,很有意思!

桥北相邻的湖边桥村,是工农革命战士王鲲的祖居地,村中辟有王鲲纪念馆,馆名由原浙江省委书记薛驹题写。

湖边桥村内也有古树群,樟树、枫树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其中一棵母子树至为奇特。

树身上因枝干朽腐后留下一个洞,树籽落入洞内,生根发芽长成了小樟树,与大樟树融为一体,逐渐长大,初看以为是大樟树的枝干,其实是母子两棵树。

母子合一,奇绝!

如果喜欢游赏古桥,相距不远的永宁桥值得一行。

从福星桥走尚界线公路前行约两三公里至南溪村,左转溪南线公路约五百米,可以看到万竹溪上造型独特的永宁桥。

一墩两孔,桥面起伏,岁月沧桑,道路悠远。

桥南通往上乘庵和车高岙,因此也称为车高岙桥,曾经是万竹与大堰之间的交通要道。

民国时期,桥北的社家畈村中有个叫祝凤莲的老太太,拿出自家积蓄主持修建跨溪之桥,不足资金敲着木鱼多方募捐,前后花了五年多时间,1938年终于建成了永宁桥。

桥上还有狮子、莲花等石雕作品,精美绝伦,遗憾陆续被人盗走。

二十年前对岸扩建车高岙庙,为了方便物资运送,就把石桥台阶、起伏桥面和卵石路面铺成了水泥路,至今还能通汽车。

尚界线、溪南线公路修通后,古桥落寞,永宁桥渐渐被人遗忘。

奉化区大堰镇县溪沿线,风光优美,经典的乡村旅游风景线,不堵,不挤,适合漫游观光赏景。

显示全文